【六安市水利局主要负责人张克定在皖西日报解读】坚持节水优先,建设幸福河湖-ag九游会app
字号:
2020年3月22日是第二十八届“世界水日”,同时也拉开了第三十三届“中国水周”、第三十届“安徽省水法宣传月”和六安市“建设幸福河湖”水法宣传活动的序幕。今年联合国确定“世界水日”的宣传主题为“water and climate change”(水与气候变化),我国纪念2020年“世界水日”和“中国水周”活动的宣传主题为“坚持节水优先,建设幸福河湖”。通过“世界水日”、“中国水周”纪念宣传活动,旨在让社会各界和广大群众更加了解我市的水情,增强全社会惜水、节水、护水意识,更加关注水利事业的发展,形成全社会关心水利、支持水利、共同推进依法治水进程的良好氛围。
我市地跨长江、淮河两大水系,境内山清水秀、河湖众多,现有流域面积200—3000km2的中小河流31条,流域面积50—200km2的河流69条,流域面积200km2以下的山洪沟150余条。全市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83.66亿m3,在全省排名第4位,占全省水资源总量的13.0%。其中地表水资源82.19亿m3,地下水资源量1.47亿m3。我市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在空间分布上,水资源量总体呈现南多北少,山区多于平原的特点。在时间分布上,表现为年内分配不均,60%水量主要集中在5~9月份;年际变化明显,年水资源总量最大值182.45亿m3(1991年)与最小值30.44亿m3(1978年)之比达到6:1。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造成我市水旱灾害频发易发,市内有大别山水库群库区、沿淮行蓄洪区、江淮分水岭易旱区三大灾害易发区。
为除水患、兴水利,新中国成立以来,全市人民进行了多轮大规模水利建设。1952年,新中国第一坝佛子岭大坝的开工建设拉开了淮河治理的序幕,此后又陆续修建了世界第一人工土石大坝——龙河口水库等六大水库,开辟了三大行蓄洪区。1958年始,百万江淮儿女历时14年,开挖了2.5万公里七级固定渠道,修建了6万多座渠系建筑物、1200多个中小型水库、21万多个塘堰,建成了新中国最大的特大型灌区——淠史杭灌区。2006年,“淮河上的三峡”——临淮岗水利枢纽工程的投入使用,将淮河防洪标准由50年一遇提高到100年一遇,彻底结束了淮河中游无防洪控制措施的历史。进入新时代,覆盖淮河、淠河、史河等主要支流和中小河流的治淮和防洪薄弱环节建设性治理工程陆续建设,续写着六安治水的新华章。
水利事业的快速发展为我市粮食安全、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做出了重要贡献。但随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人民群众对水的美好向往,也从保障水安全提升到优质水资源、健康水生态、宜居水环境的需求,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的需求与水利行业监管能力不足之间的矛盾已成为我国治水的主要矛盾。水资源是水生态水环境的基本依托,与全国一样,我市水资源开发保护利用也面临一系列挑战。一是水资源开发程度高。我市人均水资源占有量约1440 m3,属于中度缺水地区。同时承担下游合肥市、淮南市等地区的供水任务,且供水量逐年增加,年均近7亿m3,全市整体地表水开发利用程度较高,地表水开发利用率已接近40%,达到水资源开发生态警戒线。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市自身用水和向域外供水量逐渐增加,未来供水缺口将进一步增大,水资源供需关系日益紧张。二是水资源利用效率低。2019年我市万元gdp用水量为142.7m3,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为52.7m3,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为0.5148,与全省平均值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同时我市位于淠河、史河、杭埠河上游区域,由于习惯意识的影响,节水意识不强,农业上由于灌溉方式落后等诸多原因,水资源浪费现象比较普遍;工业上生产用水重复利用率不高,中水利用程度不足,节水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三是水资源保护压力大。我市水资源保护范围广,大别山河流源头保护区面积达7451km2,接近全市国土面积的50%,但水资源保护工作基础较差,多年来存在诸多薄弱环节。随着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城镇化进程加快,在水资源节约和保护中,不仅要针对以往遗留的问题进行查缺补漏,还要针对新出现的问题进行攻坚克难,水资源节约和保护压力日益增大。
2019年9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提出“水资源作为最大的刚性约束”的重要原则,“建设造福人民的幸福河”的总体目标,蕴含了对治水规律的深刻揭示和科学把握,为我们提供了根本遵循。我们要深刻学习领会,充分结合六安水资源和河湖管理实际,切实增强忧患意识、责任意识和担当意识,强化水资源刚性约束,努力建成一批“河畅、水清、岸绿、景美、人和”人民群众满意的示范幸福河湖。
一是防洪保安全。着眼保障河湖长治久安,加快水利工程建设,完善防洪减灾工程体系,全面提升水旱灾害综合防治能力。2020年重点做好以下工作:一是加快进一步治淮工程建设。全力推进淮河行蓄洪区居民迁建工程,年底前满足搬迁入住条件;完成淮干临王段一般堤防加固工程和淠河治理工程竣工验收;积极推进淮河流域重要行蓄洪区建设、沿淮等其他洼地治理、淮河中游综合治理等工程的前期工作。二是加快灾后水利薄弱环节建设性治理。开工建设杭埠河治理工程和2条中小河流、33座小水库除险加固等一批防洪保安水利工程。三是扎实做好水旱灾害防御工作。突出抓好防洪风险隐患排查,对发现的风险隐患,建立整改台账,汛前完成整改。加快防汛预警体系建设,建立健全水旱灾害监测预警机制,全面整合监测预警平台,及时发布预警信息。扎实做好强降雨、台风等灾害天气防范工作。
二是优质水资源。统筹生活、生产、生态用水需求,通过实施国家节水行动,强化节水、严格管控、优化配置、科学调度,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优质的水资源保障。今年的主要任务是继续深入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深化实化水资源“双控”行动,全市2020年用水总量控制在24.51亿m3以内,万元gdp用水量、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比2019年分别降低6.6%、5%。落实国家节水行动六安市实施方案,完成市“十三五”节水规划建设任务。力争完成霍山、金寨2个县域节水型社会验收,建成3家省级节水型企业,完成市级机关和50%市级事业单位节水型公共机构创建。开展水利行业节水标杆单位创建,具有独立办公条件的水利部门全部建成节水机关。启动节水型高校和灌区建设,推动节水教育基地创建。
三是健康水生态。把河流生态系统作为一个有机整体,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治理、系统治理,统筹做好水源涵养、水土保持等工作,做到还水于河。今年的主要任务是加快水生态综合治理,开展河湖生态流量试点。新建霍山县三道河和扫帚河、金寨县前畈河和杨柳河、金安区石笋河、裕安区石婆店等6条生态清洁型小流域治理工程,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40km2。加快实施淠河总干部(九里沟—青龙堰)东部新城段水利综合治理、霍山县淠源渠水生态治理工程等一批水生态综合治理工程。推进河湖生态水量保障研究工作,抓好淠河、杭埠河生态流量试点,实施淠河水量分配方案,加快汲河等主要河流水量分配。落实小水电下泄生态流量保障工作,全面完成231座小水电清理整改。
四是宜居水环境。加大对河湖的监管力度,努力实现河畅、水清、岸绿、景美、人和的良好水环境。今年主要任务是强化河湖管护,建设一批示范幸福河湖。夯实河湖管护基础,全面摸清河湖和水利工程基础底数和存在问题。全面完成50km2以上河流及设立县级河湖长的河湖管理范围划定工作,纳入全国水利普查“水利一张图”。推进河湖保护相关规划编制工作,完成淠河等7条河流岸线保护与利用规划编制和列入安徽省湖泊保护名录的26个湖泊保护规划编制。推进突出问题整改。开展河湖“清四乱”巩固提升行动,扎实推进河湖突出问题清理整治,巩固扩大河湖“清四乱”成果。加强河道采砂监管,完成城区淠河采砂管理体制机制改革任务,规范河道采砂管理,推动砂石资源绿色规范可持续开采。严厉打击非法采砂,落实属地主体责任和行业监管责任,组织开展“蓝盾”等专项行动。
五是先进水文化。宣传展示长期治水实践形成的灿烂文化,深入挖掘水文化内涵及其时代价值,讲好治水故事,营造爱水节水惜水的良好氛围。我市治水历史悠久,成就辉煌,今年又恰逢新中国治淮70周年,要加大水文化宣传推广力度,弘扬淠史杭精神,激励全市广大干部群众砥砺前行。要加强节水教育,开展节水活动进机关、进单位、进企业、进灌区、进学校、进社区、进家庭等活动,让节水理念、节水知识、节水技能走入千家万户。要加强水法宣传,继续扎实开展安徽省水法宣传月活动,组织开展 “法律六进”、“以案释法”等宣讲活动。
当前我市正处于绿色振兴战略纵深推进的关键阶段,处于打赢脱贫攻坚战决战决胜期,让我们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治水的重要论述精神,坚持“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思路,大力实施国家节水行动,发挥水资源最大刚性约束,建设人民满意的幸福河湖,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建设新时代幸福六安作出新的更大贡献。